截至2021年,我国的留守儿童数量,仍有约902万人。
“充电器一拔,再见又是一年”,这句形象又心酸的比喻,讲述出多少打工夫妻现状。
每一对在外拼搏的夫妻家中,都有苦苦等待他们的“留守儿童”,每一次团聚也要面对再一次分别。
每年春节过后,糖妈最不忍看到夫妻离家打工的画面,孩子抱着大腿不让走,跟在父母乘坐的汽车后面边哭边跑,最后还是没能让父母留下来。许多夫妻想趁着孩子没发现偷偷离开,以为这样大家都不会伤心,实际上孩子的反应更让人心疼。
夫妻俩在凌晨偷着走,孩子伤心大哭1小时
时间总是过得很快,许多人还没在家住够,就要踏上返工路程,有孩子的人更舍不得走。
最近,一对夫妻准备返工,担心年幼的孩子看见他们走会哭闹,于是在凌晨趁着孩子还在熟睡就离开了。收拾好行囊、拔掉手机充电器,临走前掀开被角看看宝贝可爱的脸庞,二人走出院子的背影,让人看着有些心酸。
或是因为夫妻俩走时没听见哭声,他们的脚步也没有犹豫也没回头,看不出有伤心的样子,但后来家中老人一通电话还是让他们非常难过。
原来宝宝早上醒来后,一直哭着要找爸爸妈妈,哭了将近1个小时才哄好。夫妻俩很心疼却也没办法,为了赚钱给孩子更好的生活,他们暂时没有其他选择。
一年回家看娃一次,留守儿童父母真的狠心吗?
评论中许多人在说夫妻俩太狠心了,这么小的宝宝怎么舍得留在家里,只有一个人工作不行吗?把孩子带在身边不行吗?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外出打工很久都不回家看娃,真不是狠心。
最后就是孩子的基本生活得不到细致照顾:
“砖头”和孩子怎么选?那句最经典的话一点都没说错。都说抱孩子就无法抱起砖头赚钱,可在一些人的心里,只有抱起砖头之后才有资格和能力去抱孩子,因为他们不愿孩子过苦日子和穷日子。
从孩子的身心成长来讲,留守儿童确实会受到一些不利影响。因此夫妻俩在非必要的情况下,还是要尽量陪在孩子身边。
留守儿童的苦,家长是否清楚
最小的留守宝宝也许只有几个月大,他们根本不明白发生了什么。最舍不得父母离开的孩子,多半是在1岁以后至小学3、4年龄段的孩子。他们只想要单纯地和爸爸妈妈在一起,不管赚钱这回事。
等到孩子到了小学后一阶段,自理能力变强也更懂事了,能一定程度上理解父母,分别时虽很委屈舍不得。但也不会大哭大闹。但家长要清楚,留守儿童除了承受着想念父母的苦,在生活中其他方面也很不容易。
首先,留守儿童若没能得到很好的心理疏导,他们在学校里也不喜欢交朋友,且经常被同学嘲讽和欺负。
其次,就算夫妻俩能保证每年往家中打很多钱给孩子花,也可能面临着亲子关系疏远、僵化的情况,未来教育也是难题。
最后就是孩子的基本生活得不到细致照顾:
在留守儿童中,约有89.3的孩子跟随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,3.3%的孩子生活在亲戚家,父母一方在家却没有监护能力,约有3.4%,而其中有36万(约3.4%)的农村留守儿童,处于无人监护状态。
糖妈身边有许多留守儿童,若真的见过他们的生活后就会知道,相比起居上被照顾,留守儿童的“心理”更需要被照顾。
若无奈要出去打拼,夫妻俩要注意这几件事
生活不能十全十美,选择外出打工也是无奈之举,若需要外出赚钱无法带孩子,一定要注意这几件事。
1)孩子2岁前,尽量别走
如果可以的话,在宝宝2岁前尽量不要离开他去工作,这是孩子依恋心理建立的关键时期,也是孩子最需要被细致照顾的阶段。若错过这个时机,没有基础情感培养,后续再想补救有些困难。
就算等到宝宝长大后再出去工作,也要对他讲清原因,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抛弃他,这样才心里有底。
2)经常视频和电话
如今网络非常便利,随时可以用手机和电脑视频。如果没办法经常回家,就经常和孩子视频通话,让孩子看见我们的面孔、听听声音。聊天时多多关心和了解孩子的生活和学习,保证和孩子之间一直有感情沟通
另外注意,如果在外时给孩子做出承诺,回家后一定要及时兑现,不让孩子失去对我们的信任。
好不容易回家之后,则要注意高质量陪伴,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玩游戏,或带孩子出去逛街,尽可能弥补没有陪伴孩子的时光。
糖果妈妈有话说:
作为过来人,糖妈并不是很建议偷偷走掉这种方式。与孩子分别前,就要让他做好心理准备,比如临走前一天就告诉孩子自己要走的消息;分别时,大大方方和孩子告别。
伤心哭泣难以避免,正式告别要好过悄悄走开,否则孩子会感觉自己受到欺骗和被抛弃,内心很受伤。
【今日话题】带孩子和赚钱,你会怎么选择?